竞逐“天空之城” 山东何以用低空换经济

10月25日,来自菏泽单县的一名患者乘坐直升机由单县出发,约一小时后降落在齐鲁医院齐鲁楼停机坪,后通过专属电梯到达急诊抢救室进行后续抢救。整趟行程超300公里,比救护车节省两个小时。这是自7月3日齐鲁医院停机坪航空救援启用以来,第三次成功转运患者。

诸多交通工具中,航空飞行器受地理空间限制少,时效远高于其他,在“时间就是生命”的医疗救援中,无疑是最佳运送工具。早在几年前,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航空医疗救援,一条条“生命航线”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但受制于费用高昂、标准化建设不足、空域限制、专业人才不足、运作模式缺乏可持续性等诸多因素,并未普及使用。

今年以来齐鲁医院大力发展航空救援,得益于一个大背景——低空经济的“乘风而起”。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今年迎来发展元年,正以蓬勃之势迅速发展。

低空经济是指依托于低空空域,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一种综合经济形态。辐射带动效应强、产业链长,发展前景广阔。

发展低空经济,山东有着明显优势。从地理资源来看,山东综合交通网络发达,目前拥有22个通用航空机场,为打造低空经济联通大物流、大网络的干支线,形成立体交通新范式奠定了基础。从工业制造来看,山东省是我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在低空制造行业已具备较强基础。从市场规模来看,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工业大省、人口大省,面临“低空+农业”“低空+工业”“低空+消费”等广阔前景。

今年4月,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编制的《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公开征求意见,随后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7月3日,山东省低空经济协会成立,协会通过积极参与低空空域开发利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航空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服务等多个方面行业标准制定,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政策措施、保障机构的完善,为低空经济发展创设了良好条件。

今年以来,济南、青岛、烟台、东营、日照、滨州等市依托前些年积累探索,加快发展速度,正逐步形成特色发展局面。

济南作为全国首个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全面布局的城市,将空天信息产业确定为重点产业领域之一。10月,济南低空经济发展集团成立,旨在打造集低空飞行服务、通航作业飞行、机场管理运营、通用航空智造于一体的综合性低空经济产业平台。

6月,满载着1.3吨大樱桃的低空货运航班从青岛起飞,用时3.5小时抵达北京,成为北方地区首条低空物流航线。直升机低空旅游在青岛啤酒节期间掀起热潮,迅蚁无人机在青岛成功开展医疗物资、餐饮外卖配送。青岛立足各区市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进一步细化了低空经济发展空间布局。

5月,滨州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揭牌成立,成为全省首个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管理机构。依托无人机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和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的产业布局,以及山东航空学院的人才培养和研发优势,滨州初步形成了“研发设计—核心部件—整机制造—培训服务”的发展模式。

作为华东地区划设低空飞行空域面积最大的城市,日照近日制定了低空经济创新发展方案,实施四大行动,15项具体措施,力争到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低空飞行基础保障体系全省领先,链上企业数量突破80家,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然而作为新兴产业,山东低空经济发展尚有不足之处。山东省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来逢波认为,山东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龙头企业相对较少,同时在无人机前沿技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技术等布局上存在不足,低空技术高端人才相对匮乏。此外,山东目前仍缺乏统领低空经济发展全局的统一规划,低空政策的颗粒度和落地性也存在不足。目前山东低空物流航线数量依然匮乏,城市内以及城市间低空物流市场有待继续开发,低空应急救援、低空医疗救护、智慧巡检等公共服务开发也有待提升。

对此,来逢波建议,要持续推进山东低空经济的中长期规划制定,分步骤、分类型、分区域,全省“一盘棋”统筹低空经济发展。同时,以专项法规的形式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加快相应标准建设。

发展新兴产业,切忌盲目跟风。各地应因地制宜构建低空经济产业图谱,加快培育和引进低空经济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发挥各地低空产业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区,促进低空经济集群集聚发展。有效引进国内外低空经济高端人才,同时加大教育助推低空经济发展的力度,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支撑体系。

发展低空经济,场景是关键。山东各地要加快无人机物流体系应用拓展,推动旅游景区、山区、海岛等典型场景低空经济发展,加强低空经济在农业、工业以及公共服务领域的拓展,深化农林植保、工业巡检、应急救援、航空测绘等应用。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这片“蓝海”逐渐沸腾。抬头仰望,可以预见,这个与地面平行的低空空间,未来有望实现各类飞行器繁忙穿梭,与地面一样精彩。

(大众新闻记者 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