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字低空网络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航空学会综合部部长 杨亮

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流量:第一是人流量,第二是物流量,第三是信息流量。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由这三个流量构成,交通解决了这三个流量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流量和物流量。经济体量要再进一步增加的话,就是交通运输从“一维线性”(以京杭大运河为标志)到“二维平面”(以公路网为标志)之后,要再上升一步,就是到“三维立体”。三维立体的交通运输,就是要往空中发展,就是要把通用航空,尤其是低空通航迅速发展起来。

——《林左鸣:向空中发展三维立体交通,实现物流运输革命》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低空经济具有高科技主导、高效能运营和高质量发展等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我国抢占发展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布局。

低空经济要发展,空域管理是绕不开的话题,没有低空飞行活动,低空经济就无从谈起。人民群众日常乘坐的民航运输属于空域管理里的高空范畴,是靠着严密的规章制度,在民航部门和军队航管部门管理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安全可靠的管理模式,确保了整个行业的持续稳定进行。

到了低空经济时代,规模与运行方式出现了大幅变化,简单沿用和套用民航管理模式不可行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共识,必须创新发展,才能保证低空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从一开始,我国以及世界上的航空发达国家都表示,低空未来不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管理的模式。由国家有关部门定标准、规则,放权给各级地方政府,是低空经济未来发展中管理体系变革的必然选择。

低空经济是以“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为特征的大容量融合低空活动。是在我国航空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新生事物,地方政府没有专业团队,也不可能建设大规模的专业队伍,还要面临从隔离飞行到融合飞行的演进。如何承接国家下放的职能,在符合国家要求下,激活经济发展,是目前各级政府都十分关心和未来发展的首要难题。

虽然各地持续推进低空空域开放和低空应用的试点,但由于通信、导航及监视、空域数字化技术发展和应用不足,导致低空空域的安全性、用空合规性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挑战。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空空域的数字化,低空空域的等级划分及管理规划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这些大容量的飞行活动,一定要在数字环境下的运行才能实现,建设数字低空网络是低空经济产业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

近年来,无人机行业发展迅猛,在航拍、农业、应急、安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便利。低空经济的飞行活动有很大程度都将是围绕无人机的应用展开,所以数字低空网络主要针对的是无人机的管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无人机智慧应用的识别与管理是当前数字低空网络的建设重点。

我国在无人机发展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为了促进无人机的发展在2023年出台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并在2024年正式实施,民航局、工信部也相继制定了有关配套政策。但对民用无人机交通管理上还没有具体的条文出现,顶层设计概念文件依然缺失。一方面是由于管理制度出台普遍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低空经济”的火热,让政策的制定更加谨慎。所以,先让低空经济飞行活动能够看得到,管得了是建立数字低空经济网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建设数字低空经济网络要建立科学的管理观念,要明确低空经济的内容,管理对象的运行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既要采集低空数据,运行风险评估,设计低空航路,低空的POI标识。还要勾画出保障图、风险图、通信数据交互地图,叠加在一起形成低空航图,这些都是提供交管服务和实时导航的基础。然后才能给无人机设置航路导航,基于这个导航之后才可能成为低空交通管理。当然,在无人机实际飞行过程中,平台要进行实时的运行评估,这是技术难度最高的。历经一系列严谨科学的测量、规划与评估才能建成低空经济数字网络,最终实现低空智能管理和出行,这是必然的技术路线。

低空经济体量足够大,理论上是一个全新的、巨大的经济潜在增长领域。国家已经吹响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号角。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数字低空经济网络必然要率先发展,才能引导行业的有序发展,为低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日报网)